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建设美丽新宁夏
脱贫靠产业 产业靠金融——盐池县金融扶贫发挥“四两拨千斤”效应
2019-11-01 06:48:43   
2019-11-01 06:48:43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017.jpg

图为饲养员为羊只添料。宁鑫生态农场的羊在网上每只卖到2180元,每年3000余只羊销售一空。

019.jpg

图为农户在办理贷款业务。盐池县改变原有银行评级授信标准,根据评级结果确定授信额度,解决了贫困群众无人担保无物抵押的难题。

  近年来,盐池县将扶贫小额信贷作为脱贫富民的重要举措,巧用“政府有形之手”,引导群众使用“诚信”金钥匙打开“资金之门”,有效破解了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全国性难题,充分发挥“四两拨千斤”效应,走出了一条“依托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、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”的脱贫富民之路。

  “自从2012年村上和银行实行评级授信后,我可以在银行贷2万元至10万元的贷款,羊产业发展得更快了。”10月27日,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养殖户张孝说,近年来累计办理小额贷款47万元发展养殖业,每年纯收益二三十万元。另外还帮助村民累计担保贷款100余万元,村民靠养羊脱贫。

  “现在养羊注重规模效益,没有大资金投入,就没有好收益。”张孝说,从刚开始的村互助资金可贷1000元至5000元,到后来通过银行贷款10万元,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的资金缺口。

  脱贫靠产业,产业靠金融。2007年,朱玉国担任这个年人均收入不到1500元的“空壳村”党支部书记。当年他借助政府投入的20万元互助资金成立了互助社,由村民按照4:6缴纳互助金入股,每户可以享受1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低息贷款,开始走向规模养殖的脱贫之路。

  后来随着互助资金需求增大,曾记畔村村民按照1:9比例缴纳互助金入股,从而撬动了互助资金良性发展,在村民当中建立了良好的信用体系。目前该村互助资金借款农户575户,发放借款800余万元,无一笔不良信贷记录。

  但是互助资金放贷额度有限,已经无法满足规模化养殖的大资金缺口。于是,朱玉国决定把互助社信用度好、有发展能力的社员以五户联保的方式推荐给信用社,由信用社发放更多贷款。

  2012年,自治区开始实施“千村信贷·互助资金”金融创新扶贫工程,曾记畔村率先参与。朱玉国带头,由村两委成员先期为26户贫困户进行担保,几千元的借款很快变成了1万元以上的贷款。

  “我们和信用社对全村194户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,其中A级、B级、C级、D级贷款额度分别为10万元以上、5至10万元、2万元至5万元、2万元以下。”朱玉国说,截至目前,农村信用社、农行、邮储银行向村民发放小额贷款5420万元,村民户均贷款10万元以上,养羊数量由4000多只增加至1.3万只,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494元。

  近年来,盐池县委、县政府将曾记畔村这一金融扶贫模式逐步放大,每年出台金融扶贫实施方案,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执行3年期10万元以内贷款(5万元以内免担保、免抵押)基准利率、财政贴息等政策,2017年、2018年政府累计贴息3000余万元。

  该县改变原有银行评级授信标准,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诚信度占比提高到60%,家庭收入占30%、基本情况占10%。根据评级结果确定授信额度,解决了贫困群众无人担保无物抵押的难题。有针对性地为群众量身定做“富农贷”金融产品,农户一次授信,3年内随用随贷。

  “盐池县与涉农银行建立风险补偿合作机制,向各银行整合注入80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,银行按照1:10比例提供扶贫小额信贷,因重大灾病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不能偿还的,由风险补偿金和银行按7:3的比例分担。”盐池县扶贫办副主任周桂琳说,另外设立了金融信贷保险,将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5万元以下保险率由2.5‰调整为1.8‰,有效降低了农户和银行的借贷风险。

  “我们在大水坑镇、花马池镇开展了龙头企业+农户滩羊综合性收益保险服务的‘滩羊银行’模式,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签订存管协议,由贫困户分散养殖滩羊,龙头企业按月付给养殖户利息,为养殖户承贷承还、订单收购,构建起新型金融扶贫模式。”盐池滩羊产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黄建仁说。

  截至9月底,盐池县8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6.67亿元贷款,户均贷款7.4万元,贷款覆盖率高达86%,实现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需求“应贷尽贷”。如今盐池滩羊饲养量稳定在300万只,滩羊肉初始价格由2015年的每公斤3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公斤60元,以滩羊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对群众增收贡献率达到80%以上。(记者 蒲利宏 文/图)

【编辑】:赵虎
【责任编辑】:张玉婷